玉米褐斑病的防治
編輯:2023-08-04
玉米褐斑病由玉蜀黍節壺菌引起,黑龍江省主要在玉米育種田發生較重,生產田極少發生。
(1)發病癥狀:
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、葉鞘和莖稈,葉片上與葉鞘相連處易染病。葉片、葉鞘染病,病斑圓形,褐色或紅褐色,易密集成行,小病斑融合成大病斑,病斑四周的葉肉常呈粉紅色,后期病斑表皮易破裂,散出褐色粉末,即病原菌的休眠孢子,莖部染病易倒折。
(2)發病條件:
a.土壤中及病殘體組織中有褐斑病病原體菌;首先,高感品種連作時,土壤中菌量成倍增加;其次,用有病殘體的秸稈還田,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或帶菌的農家肥使病菌隨之傳入田內,造成菌源數量相應增加。
b.玉米5~8片葉期,土壤肥力不夠,玉米葉色變黃,出現脫肥現象,玉米抗病性降低,是發生褐斑病的主要條件。
c.空氣溫度高、濕度大。夏玉米區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若陰雨天多,降雨量大易感病。
(3)防治方法:
a.栽培密度適當,提高田間通透性。
b.藥劑防治:發病嚴重地區,噴施20%三唑酮乳油375 mL/ha或50%多菌靈懸浮劑1.5 L/ha,此外每100 kg種子可用40%衛福種衣劑拌種,對褐斑病有較好防效。